近日,安徽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公布了六項典型案例,詳情如下↓
一、淮北市濉溪烈山等地磚瓦行業整治提升推進不力、環境違法違規問題多發
2025年6月,安徽省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淮北市發現,濉溪縣、烈山區磚瓦行業綜合整治提升推進不力,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反彈,企業環境違法違規問題多發。
基本情況
淮北市現有在產磚瓦企業47家,二氧化硫排放量約占全市排放總量的36%。其中,濉溪縣、烈山區共有42家,占比89.4%。
主要問題
一是轉型升級推進不力
2019年,生態環境部等聯合印發《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要求各地要加大磚瓦等工業爐窯類產業集群的綜合整治力度,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環保治理水平。國務院2023年印發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及我省行動方案再次要求,制定涉氣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及“一群一策”整治提升方案,分類治理。督察發現,濉溪縣、烈山區磚瓦產業集群綜合整治不力,相關工作推進遲緩。兩縣區有12家磚瓦企業通過變更營業執照的方式合并為6家,但單窯產能、生產設施等無實質性提升。重點培育的3家磚瓦窯綠色示范標桿企業,也存在突出環境問題,潤宇墻材、南黎環保窯爐外投燃料應使用煤制氣、生物質成型燃料,但實際卻違規使用散煤,且煙氣無組織排放;恒興建材進窯端煙氣未有效收集,外溢嚴重。
工業和信息化部早在2012年即發布《高耗能落后機電設備(產品)淘汰目錄(第二批)》,要求各生產和使用單位抓緊落實淘汰工作。督察組隨機抽查7家磚瓦窯企業,發現濉溪縣為華墻材、啟碩墻材、銀磚建材3家企業仍在使用應淘汰的電機設備多達11臺。
《皖北六市空氣質量提升攻堅行動方案》要求,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鼓勵重點行業企業實施提級改造。但兩縣區磚瓦企業無1家是A級,等級較好的B級也僅有3家,占比7%,整體環境績效水平偏低,產業提級改造工作滯后。
二是涉氣環境問題整改出現反彈
2024年第三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信訪件反映,烈山區龍鑫建材、順民建材等3家磚瓦企業存在露天堆放煤矸石、粉塵污染嚴重等問題,烈山區于2024年12月上報完成整改。督察發現,烈山區未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問題整改后出現反彈。龍鑫建材篩選工序仍未配套建設污染防治設施,作業時粉塵外溢。順民建材部分砂石物料露天堆放,廠區地面積塵較厚。2018年省生態環保督察指出,濉溪縣賽瑯工貿、銀磚材料等企業環境管理差,廠區揚塵污染問題突出;濉溪縣于2020年10月上報完成整改。督察發現,這2家企業問題整改不到位,破碎工序生產時均未開啟污染防治設施,粉塵直排;部分砂石物料露天堆放,揚塵污染嚴重。
已停產、退出磚瓦窯企業廠區成為“散亂污”集聚地。督察發現,濉溪縣祥龍墻材已關停,但場地租給3家“散亂污”企業,從事砂石加工、廢品回收等,現場環境臟亂差。烈山區庭新建材關停后,場地上又出現非法洗砂、木材加工點,群眾5次向淮北市12345熱線平臺反映該問題,但污染問題未有效解決,依然煙塵彌漫。
三是環境違法違規問題多發
濉溪縣、烈山區日常監管不到位,一些磚瓦企業環境違法違規問題比較突出。濉溪縣化騰建材未取得排污許可證,違法生產;豐磊建材擅自停運脫硫設施,酸性廢氣直排。濉溪縣隆勝和實信建材,烈山區順民和龍鑫建材等企業均存在脫硫設施不正常運行問題。此外,濉溪縣順達建材、宏裕材料等6家企業還存在污染源自動監控設備安裝不規范、揚塵防治措施落實不到位等問題。
原因分析濉溪縣、烈山區及其工信、生態環境等部門推動磚瓦行業轉型升級不力,環境監管不嚴,行業管理水平低,一些企業環境問題突出。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二、亳州市譙城區高新區餐飲油煙管控不力、污染擾民問題突出
2025年6月,安徽省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亳州市發現,譙城區和高新區餐飲油煙專項整治工作落實不力,日常監管缺失缺位,擾民問題突出,群眾反映強烈。
基本情況
《皖北六市空氣質量提升攻堅行動方案》要求,持續實施餐飲油煙擾民問題整治專項行動,堅持源頭治理、分類施策,切實解決餐飲油煙擾民問題。亳州市現有餐飲企業6474家,主要位于譙城區和高新區,其中譙城區1872家、高新區1710家。2023年以來,譙城區、高新區餐飲油煙投訴舉報數量分別為529件、325件,不降反升。
主要問題
一是專項整治工作落實不力
2023年,亳州市在全市范圍開展整治餐飲油煙和噪聲擾民問題保障人民群眾合法環境權益專項行動,明確全面整治餐飲油煙擾民問題,建立長效治理機制,有效推進解決群眾身邊環境問題,保持投訴舉報數量逐步下降趨勢。2024年,亳州市持續開展鞏固提升群眾“家門口”生態環境問題專項整治行動,要求2024年12345熱線投訴舉報數量力爭同比下降20%,2025年同比下降15%。督察發現,譙城區、高新區對專項整治重視不夠,工作落實不力,油煙擾民問題愈加突出,2023年以來,餐飲油煙投訴舉報數量不降反升。2023年譙城區投訴舉報數量174件、高新區129件,分別同比增長55.4%、61.3%;2024年分別同比增長36.2%、7.0%;2025年1-5月分別同比增長28.4%、14.5%。
譙城區桃花源小區徐州老廣燒烤店油煙排放口位于小區內部,油煙凈化設施長期損壞,油煙直排,居民多次投訴未得到有效解決。2024年以來,高新區碧桂園平侯府小區哈爾濱油邊王東子店油煙擾民問題被投訴16次。
二是餐飲油煙監督管理不力
《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排放油煙的餐飲服務業經營者應當安裝油煙凈化設施并保持正常使用。亳州市明確城市管理部門負責餐飲經營單位日常環境監管工作。督察發現,市、區兩級城市管理部門監管缺位,餐飲企業油煙凈化設施安裝、運行維護等方面問題突出。
油煙凈化設施安裝不到位。譙城區羊公公鮮湯燴面海鮮燒烤(億都店)、長生手搟面(萬福店)等燒烤店未安裝油煙凈化設施,長期露天經營,油煙直排。譙城區瑞景天一閣小區北側老味道土菜館、蜀鄉川菜居等多家飯店油煙凈化器安裝方向錯誤,不符合技術規范,影響凈化效果。
油煙凈化設施運行維護不到位。高新區萬達美食城油煙凈化器電源未開啟,油煙直排。譙城區天潤花園小區老長沙湘菜館、藥都路寧寧飯店、高新區巧掌柜辣椒炒肉(南湖大觀店)等飯店,油煙凈化設備缺乏維護,凈化效果差,油污滲出現象明顯。對高新區西塔老太太烤肉店外排煙氣取樣檢測顯示,濃度2.93mg/m³,超過《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試行)》限值要求。
三是問題整改驗收把關不嚴
《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禁止在居民住宅樓、未配套設立專用煙道的商住綜合樓以及商住綜合樓內與居住層相鄰的商業樓層內新建、改建、擴建產生油煙、異味、廢氣的餐飲服務項目。2023年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亳州市市場監管、城市管理等部門,在項目審批和日常管理中,未嚴格落實上述要求,源頭失管、過程失控。該問題已于2024年底前完成整改驗收銷號。督察發現,亳州市對規范餐飲經營場所仍不夠重視,缺乏聯動機制,有關部門推諉扯皮,部分新建或改擴建餐飲服務項目仍持續落戶禁建區。2024年以來,譙城區、高新區分別審批了89家、44家不符合選址要求的餐飲服務項目,進一步加劇了群眾身邊的油煙污染問題。
譙城區三只羊羊肉串燒烤店位于天潤上層小區,經營場所屬于商住一體樓,未設置專用煙道,為法律明令禁止的新建產生油煙項目場所,該飯店卻于2024年2月通過有關部門審批經營,油煙管道及排口位于居民窗邊,油煙污染擾民問題突出,僅開業3個月,就收到小區居民投訴舉報19次。
2023年第三季度省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譙城區湯王大道孫記東北菜館其煙道設置不規范,油煙直排,影響居民生活環境。該問題已于2024年12月完成整改驗收銷號。現場督察發現,該飯店靜電吸附式油煙凈化器安裝方向錯誤,且存在故障,問題整改不到位,驗收把關不嚴。
原因分析
亳州市城市管理、市場監管等部門,譙城區、高新區及其城市管理、市場監管等部門對餐飲油煙專項整治重視不夠,源頭管控、日常監管、問題驗收把關等方面履職盡責不到位,油煙污染依然突出。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三、宿州市埇橋泗縣等地板材加工行業轉型升級推進不力、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短板
2025年6月,安徽省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宿州市發現,埇橋區和泗縣板材加工行業轉型升級不力,部分涉氣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反彈,一些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作推進滯后。
基本情況
板材加工是宿州市五大傳統產業之一,全市共有板材加工企業215家,產值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8.2%;其中,埇橋區和泗縣板材加工企業125家,占比58%。
主要問題
一是板材加工行業轉型升級不力
2013年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2023年國務院發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及我省行動方案也要求,要制定涉氣產業集群發展規劃,針對現有產業集群制定專項整治方案,依法淘汰關停一批、搬遷入園一批、就地改造一批、做優做強一批。
督察發現,埇橋區和泗縣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統籌不夠、推進不力。生態環保督察、警示片曾多次指出宿州市板材加工行業環境問題,兩縣區仍未制定涉氣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和“一群一策”整治提升方案。125家板材加工企業全部為較低績效(C級),產業綠色化轉型明顯滯后。督察組在埇橋區順河鎮,泗縣黃圩鎮、大莊鎮排查出“散亂污”企業14家,板材產業停留在粗放式發展階段。
二是涉氣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反彈
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埇橋區楊莊鎮、順河鎮板材加工行業廢氣污染問題,2023年7月、11月已驗收銷號。但埇橋區在問題整改后未建立長效監管機制。2025年4——5月,督察前期暗訪發現,問題整改出現反彈。楊莊鎮廣洋木業有限公司膠合板加工擴建項目已投產,但未辦理環評手續和變更排污許可證,也未配套建設污染防治設施;正禾木業有限公司廢氣收集管道多處斷裂、破損,擅自拆除污染防治設施,還違法擴建廢膜回收生產線,無廢氣收集裝置,作業期間揮發性有機物、粉塵無組織排放嚴重;夢天木業有限公司2024年新建高定家具生產項目,未辦理環評手續和變更排污許可證即投產。順河鎮有6家板材企業污染防治設施建設不到位,砂光、切割產生的粉塵,涂膠、熱壓產生的揮發性有機物直排。
埇橋區欄桿鎮,泗縣黃圩鎮、山頭鎮、劉圩鎮部分板材加工企業也存在違反環保“三同時”制度、廢氣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揮發性有機物收集不到位等問題。
三是重點工作推進滯后
2019年6月,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方案》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源頭替代,從源頭減少揮發性有機物的產生。督察發現,埇橋區板材加工企業僅順河鎮部分企業完成替代工作;泗縣的板材加工企業均未完成,工作進展緩慢。
《大氣污染防治法》明確規定,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會同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鍋爐使用環節執行環境保護標準或者要求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督察發現,兩縣區相關部門責任落實不到位。《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要求,生物質鍋爐應配套高效除塵設施,禁止摻燒煤炭、生活垃圾等其他物料。督察發現,埇橋區板材加工行業排查出24臺生物質鍋爐,僅3臺配套高效除塵設施。泗縣板材加工行業未排查出生物質鍋爐問題,但督察組抽查就發現12臺生物質鍋爐使用低效水膜除塵設施。兩縣區生物質鍋爐還存在摻燒散煤和工業固廢、“冒黑煙”等問題。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將每小時2蒸噸及以下生物質鍋爐列為淘汰類設備。督察發現,兩縣區板材加工行業仍有23臺每小時2蒸噸及以下生物質鍋爐在用。
原因分析
埇橋區、泗縣及其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部門對空氣質量改善的艱巨性、復雜性認識不到位,推動板材行業轉型升級不力,日常監管不到位,一些重點工作滯后。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四、蚌埠市落實減煤控煤要求不力、大氣污染防治存在短板
2025年6月,安徽省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蚌埠市發現,蚌埠市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工作落實不力,工業燃煤爐窯管控不到位,散煤和小鍋爐清零推進滯后,大氣污染防治存在短板。
基本情況
減煤控煤是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重要途徑,《蚌埠市“十四五”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工作方案》要求,到2025年非電力行業煤炭消費降低5%以上。蚌埠市作為長三角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非電力行業煤炭消費量不降反升。2024年全市非電力行業耗煤94.8萬噸,較2020年增加20.02萬噸,增長率26.8%。
主要問題
一是煤炭消費減量替代落實不力
2018年5月,省發改委印發的《安徽省用煤投資項目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管理暫行辦法》要求,上一年度全省空氣質量排序較差的5個市新增用煤項目,應實施煤炭消費量2.0倍減量替代。2019年5月編制的懷遠縣南國環保熱電有限公司熱電聯產項目(以下簡稱南國熱電聯產項目)煤炭等量替代方案明確,該項目新增原煤用量12.08萬噸。因2018年蚌埠市空氣質量排名全省倒數第三,該項目應實施2.0倍減量替代,即24.16萬噸煤炭消費替代量。督察發現,南國熱電聯產項目僅落實了18.69萬噸煤炭消費替代量,目前仍存在5.47萬噸缺口,減量替代工作打折扣。
按照蚌埠市藍天保衛戰工作要求,建華建材(蚌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華建材)2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應于2018年10月予以淘汰或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并作為南國熱電聯產項目的煤炭替代來源之一,而建華建材直到2020年底才將2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予以淘汰。2019年11月,蚌埠市禹會區在建華建材煤炭消費量已作為替代來源的情況下,對其鍋爐技改項目予以備案。建華建材以技改為名,行新建之實,違規建設了40蒸噸/小時燃煤鍋爐,未落實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此外,建華建材2021年至2024年期間煤炭消費量實際為5.15萬噸,但蚌埠市有關部門統計其煤炭消費量僅為1.03萬噸,統計數據失真。
二是工業燃煤爐窯管控不到位
2019年7月,國家有關部委聯合印發《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要求,2020年底前,重點區域淘汰爐膛直徑3米以下燃料類煤氣發生爐。督察發現,安徽龍泉硅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泉硅材料)1號線2.78米煤氣發生爐直至2023年底才完成煤氣發生爐改造升級,淘汰工作滯后近3年之久。2023年6月,蚌埠市印發《蚌埠市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實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底,全市基本完成以煤為燃料的工業爐窯清潔燃料替代改造。督察發現,龍泉硅材料現有3臺煤氣發生爐,均應納入清潔燃料替代改造名單。但該公司僅對1臺煤氣發生爐進行了清潔燃料替代改造,剩余2臺煤氣發生爐仍在使用煤炭,尚未制定替代改造計劃,落實工業爐窯整治工作緩慢。
五河縣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環境影響報告書明確,導熱油爐應以天然氣為燃料,現場檢查發現,該公司擅自建設使用煤粉氣化爐作為導熱油爐熱源。
三是散煤和小鍋爐清零推進滯后
2023年4月,省有關部門聯合印發《安徽省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實施方案》要求,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種植業、畜禽養殖業高污染燃料替代工作。督察發現,固鎮、懷遠、五河等縣畜禽養殖業高污染燃料替代工作明顯滯后,散煤排查不全面不徹底。隨機抽查的11家規模以上養殖企業,全部違規以煤炭替代生物質作為鍋爐燃料,同時,尾氣通過旁路直排或采用水膜除塵等低效設施處理,環境污染問題突出。固鎮縣湖溝益新畜牧養殖有限公司1.3噸常壓熱水爐尾氣氮氧化物折算濃度高達822毫克/立方米,超標3.11倍;熱風烘干爐尾氣直排。固鎮縣立業養殖專業合作社為了遮掩用煤事實,在督察組現場檢查前,緊急清理煤炭并沖洗地面,但爐膛內正在燃燒煤炭。懷遠縣榮飛養殖廠、五河縣眾鑫養殖場等養殖企業也存在類似問題。
《皖北六市空氣質量提升攻堅行動方案》要求,加大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領域、經營性爐灶等散煤替代力度,實現生產經營性領域散煤基本清零。督察發現,懷遠縣對全縣稻米加工廠的散煤替代工作推進不力,環境問題突出。隨機抽查的18家稻米加工企業,有12家仍在使用煤炭,且未配套建設廢氣治理設施,或僅建設水膜除塵等低效設施,大氣污染治理不力。懷遠縣鑫達米業有限公司4蒸噸/小時燃煤鍋爐、宏偉米業有限公司1.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未按要求淘汰;雙軍糧油、慧成米廠、華福米廠、天恒糧油等企業廠區堆放大量煤炭,熱風爐爐膛存在煤爐渣、焦油等散煤燃燒痕跡。
原因分析
蚌埠市發展改革、工信、生態環境等部門,懷遠、固鎮、五河、禹會等縣區及其發展改革、工信、生態環境等部門對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艱巨性、復雜性認識不足,減煤控煤落實不力,日常監管力度不夠,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仍存在明顯短板。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五、阜陽市潁上太和潁東等地磚瓦行業整治推進不力、大氣污染問題突出
2025年6月,安徽省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阜陽市發現,潁上縣、太和縣、潁東區磚瓦行業整治提升工作推進不力,日常監督管理缺位,企業違法違規問題多發。
基本情況
阜陽市現有磚瓦企業91家,其中,潁上縣、太和縣、潁東區分別有37家、24家、8家。近年來,三個縣區磚瓦行業管理缺失,提升整治流于形式,違法違規問題突出。2024年,潁上縣、太和縣、潁東區磚瓦企業自動監測小時值數據分別超標2493次、1038次、554次,分別占所在縣區廢氣超標次數的97.3%、69.3%、77.9%。
主要問題
一是整治提升推進不力
2022年以來,阜陽市及3個縣區磚瓦企業整治方案均明確要“整治提升一批、淘汰關停一批”,引導企業轉型升級。督察發現,3個縣區排查整治避重就輕,工作打折扣。2017年4月阜陽市磚瓦窯廠專項整治明確,年產5000萬塊標準磚以下的多孔粘土磚或燒結磚生產線必須提升改造或淘汰關閉。督察發現,潁上縣23條、太和縣23條、潁東區3條年產5000萬塊標準磚以下的生產線,未實施提升改造或淘汰退出。2020年,阜陽市擴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公告明確,禁燃區執行Ⅲ類燃料標準,禁止燃燒煤炭及其制品。潁東區鼎勝新型建材、萬榮新型建材、飛馬新型建材以及太和縣筑達新型建材等4家企業,至今仍在違規使用原煤、散煤等高污染燃料。
二是行業監管缺失缺位
《排污許可管理條例》規定,排污許可重點管理單位應當依法安裝、使用、維護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督察發現,潁上縣古城鄉新興建材公司二氧化硫折算值在線數據顯示32.5毫克/立方米,但手工監測比對結果為150毫克/立方米,超安徽省《磚瓦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規定限值2倍,線上、線下數值差距達3.6倍。太和縣筑達新型建材公司除塵設備損毀,但顆粒物在線數據卻遠低于排放限值,數據異常。潁東區李莊商貿公司污染防治設施不正常運行,現場監測,氨排放濃度84.2毫克/立方米,超排放限值9.5倍。
部分企業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落實不力。2024年12月23日至28日重污染天氣Ⅱ級應急響應期間,潁上縣鼎盛新型建材等16家企業未嚴格落實應急減排措施,建發新型建材等20家企業存在違規斷電在線監測設備、虛假標記等問題,逃避監管,性質惡劣。
仍違規生產違規使用淘汰類高耗能落后機電設備問題突出。《工業節能監察辦法》明確要求對落后的耗能過高的用能產品、設備進行監察。督察發現,3個縣區監察不力,潁上縣25家、太和縣19家、潁東區4家磚瓦企業仍在使用淘汰類高耗能機電。太和縣鼎拓新型建材、椿城新型建材等企業,仍在使用應于2015年前淘汰的Y型、Y2型電機。
落實節能審查制度不力,3個縣區未將煤矸石、燃煤等納入年綜合能源消費量統計。潁東區久固建材公司節能登記表顯示年生產能力為3億塊空心磚,能源種類為電,實際生產3億塊實心磚,與登記不符,且煤矸石、燃煤等用能均未進行用能登記。太和縣大新鎮加強新型建材公司節能承諾表中能源種類為電和柴油,實際一直在使用燃煤。潁上縣謝橋鎮迪豹新型建材等8家企業未進行節能審查,違規生產多年。
三是環境污染問題突出
2017年以來,中央和省生態環保督察多次交辦阜陽市磚瓦企業環境問題,但3個縣區對整改工作重視不夠,污染問題依然突出。2025年4月至5月,督察前期暗訪的12家企業,均不同程度存在環境問題。
潁上縣楊濤新型建材公司脫硫塔跑冒滴漏問題嚴重,脫硫循環池漿液呈強酸性,無法有效脫硫;煤矸石生產線粉塵無組織排放問題突出,廠區積塵嚴重。6月5日再次檢查時,該企業緊急向脫硫池內投加堿性試劑,應付督察。
潁東區李井圩利民建材銷售公司煙氣管道連接處多處破損,地下煙道蓋板松動,高濃度廢氣直排,刺激性氣味強烈。太和縣浩隆新型建材、三塔鎮新型建材等多家企業還存在無組織排放粉塵嚴重、露天晾曬煤矸石等問題。
原因分析
阜陽市工信、發展改革、生態環境等部門,潁上縣、太和縣、潁東區及其工信、發展改革、生態環境等部門綠色發展理念樹得不牢,推動磚瓦行業轉型升級不力,節能管理和環境監管不到位,環境污染問題依然突出。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六、淮南市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等工作推進不力、城市空氣質量出現反彈
2025年6月,安徽省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淮南市發現,淮南市對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工作把關不嚴,3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淘汰等重點工作推進緩慢,煤矸石綜合利用環節污染治理不到位,空氣質量出現反彈。
基本情況
2025年1-5月,淮南市環境空氣顆粒物濃度反彈明顯,PM10濃度同比惡化7.1%;PM2.5濃度同比惡化1.5%。
主要問題
一是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工作把關不嚴
《安徽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能源消費置換和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管理辦法》(皖節能〔2021〕4號)規定,審查機關應對煤炭消費替代源是否真實可行,替代量計算是否科學、準確,以及實際落實情況進行審查、檢查、現場核查,未按規定落實能源消費置換和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方案的項目不得投產運營。
督察發現,淮南市發改委作為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管理的審查單位,審查把關不嚴不實,一些耗煤項目煤炭替代數據嚴重失真。《淮南礦業集團潘集電廠一期2×660MW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工程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方案》明確,潘集電廠一期項目125.4萬噸煤炭消費替代量來自潘一選煤廠(本井)。經核實,潘一選煤廠(本井)實際煤炭消費減量僅為80.9萬噸,煤炭消費替代缺口達44.5萬噸。《淮南礦業集團潘集電廠二期2×660MW 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工程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方案》明確,潘集電廠二期項目96.9萬噸煤炭消費替代量來自潘三電廠。經核實,潘三電廠實際煤炭消費減量僅為84.3萬噸,煤炭消費替代缺口達12.6萬噸。潘集電廠一期、二期項目在未嚴格落實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方案的情況下,分別于2023年2月、2025年5月投產。
二是燃煤鍋爐淘汰等重點工作推進緩慢
國務院《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要求,支持自備燃煤機組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到2025年,重點區域基本淘汰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淮南市是國家明確的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督察發現,中煤新集一電廠1998年建成投運的3臺3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目前仍有2臺在用,清潔能源替代方案仍處于可研階段。《安徽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方案》要求,重點區域散煤基本清零。督察前期暗訪發現,潘集區、鳳臺縣畜禽養殖企業使用散煤進行供暖較為普遍。
國家能源局《關于促進低熱值煤發電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規定,低熱值煤發電項目應以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等低熱值煤為主要燃料。淮南市現有3家低熱值煤電廠,環評文件要求,顧橋電廠煤矸石摻燒比例應達到50%,但實際僅占10%。環評文件要求,中煤新集二電廠燃料來源應為煤泥、煤矸石,但實際違規使用原煤作為燃料;中煤新集一電廠燃料也全部為原煤。省能源局要求上述3家電廠提高矸石使用率,不具備整改條件的應按程序于2025年底前關停或轉為應急備用。截至督察時,3家電廠仍在生產,相關工作推進滯后。
三是煤矸石污染治理不到位
淮南市年產煤矸石約1600萬噸,煤矸石在堆存、轉運、利用等環節大氣污染問題較為突出。毛集實驗區花家湖、潘集區潘集火車站、潘一礦、蘆集鎮周邊大量煤矸石露天堆放、篩分,揚塵污染嚴重,淮南市環委辦曾多次交辦,但整改工作不到位,相關問題反復出現。中煤新集一礦19萬噸煤矸石覆蓋不完全、露天作業,中煤新集二礦煤矸石輸送廊道尾端未封閉。潘集區興疃碼頭大量煤矸石露天堆放,未采取覆蓋、噴淋等降塵抑塵措施。淮南市鵬源煤炭經營有限公司用挖掘機裝卸煤矸石,未采取加裝擋板、噴淋等降塵抑塵措施,粉塵污染問題突出。
原因分析
淮南市發展改革、城市管理、生態環境等有關部門落實空氣質量改善工作有差距,推動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燃煤鍋爐淘汰等重點工作不夠有力;個別企業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工作失實;潘集、毛集實驗區、鳳臺等縣區對煤矸石污染治理不到位。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關鍵詞:
環保督察,脫硫脫硝,工業廢氣處理
全年征稿/資訊合作
聯系郵箱:hbzhan@vip.qq.com
- 版權與免責聲明
- 1、凡本網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環保在線,轉載請必須注明環保在線,https://www.hbzh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2、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3、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